close

前些日子一直拚命的想拍深空天體,在網路上不停地評比每家的攝星儀優劣,從最早出的vixen polarie到後來中國出的好多模仿polarie的攝星儀,如艾頓的startracker或是其他更加精準但體積也更加大的儀器,如剪刀腳之類。

最後會選定polarie的原因無他,其實就是一時間看到網路上有二手品,然後失心瘋就把錢都砸進去了...大家也知道這類小眾市場很難得有二手品出現,所以大概也不能怪我XD

攝星儀這東西,簡單來說就是單軸赤道儀,他只有一個馬達,讓相機的轉動與地球的自轉速度相同,而至於相機要指向哪裡,就只能靠人自己去調了,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少了赤緯軸和馬達的重量,加上輕量化過後的攝星儀,再也不用帶大顆電池以及導星系統、重錘、大腳架等,重量可以由原本的5~6公斤以上減輕到不到一公斤,成為像我這樣沒有自己的交通工具的人,最好的拍攝輔助工具。

當然身為這類輕便攝星儀也含有許多缺點,第一,他的乘載重量、力矩有限,因為沒有作平衡的關係,一但重量過重,馬達會因此受損,而且(抱怨ing)polarie的設計為馬達上有一個圓蓋子,搭配個螺絲能將雲台及相機鎖在polarie上,但如果沒有鎖得"非常緊",相機和自由雲台和那個圓蓋子會自動往最低位能的地方滑落。輕則只有刮痕,重則大家一起摔到地上,這是我認為設計比較糟糕的地方。

vixen當初的設計應該是設計給"輕便相機"、"中廣角星野"的需求者,但由於內部馬達做得還不錯,用他來進行等效400mm以下的星野攝影我認為是可行的,以下有一些用canon 650D+55-250mm拍攝的照片可參考。

但是受限於鏡頭本身的集光力不夠,以及色像差的緣故,若真要拍出高品質的深空相片,建議還是乖乖去買個赤道儀和望遠鏡。

(附註:剪刀腳或是新出的star adventure似乎都具備了500mm以上長時間曝光的能力,只是體積、價格等相對較高,就看使用者用途決定。)

 

這張是恬之前在kto的時候拍攝的m31,總曝光時間約一個半小時,每張90秒,因為那時候還沒有買極軸鏡,故用130mm拍攝,後用DSS疊合並裁切。

m31是天空中非常大的一個深空天體,視直徑約可達到五倍月球大,因此可用較短焦長拍攝。

m31

 

女巫頭星雲,上個月在東埔山莊門口拍攝,250mm端單張曝光3分鐘,可以看出來沒拖線但,參宿七造成的鬼影以及肥大的星點都昭示著鏡頭的品質好壞。

使用極軸鏡的狀況下250mm(等效400mm)單張能夠追180s對於拍些較大較亮的深空來說堪足矣。

當然,在這麼長的焦距下,追蹤精度已經不是唯一要考慮的點,腳架夠不夠穩、快門線被風吹動都有可能是晃到的原因。

要注意的是極軸鏡日本的售價約是台灣的一半左右,因此如有朋友要去日本建議找他們幫忙買。

還有使用極軸鏡時必須先將相機卸下,若對完架好相機又踢到腳架是十分麻煩的,因此建議去找個微動雲台對北極星會比較快,如果沒有的話就得多花點時間在練習用球型雲台對...。

 

女巫頭星雲

 

在溪頭拍攝的馬頭暗星雲、火焰星雲以及火鳥星雲,一樣使用極軸鏡,單張三分鐘。

非常建議去買條mini USB線,可以幫polarie外接行動電源,可進行較久時間的拍攝而不會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換電池,方便的同時也環保救地球。

惟在擺弄相機位置時要盡量減少力矩,並且要注意相機跟著馬達轉一轉會不會撞到本體,如果卡到的話應該會造成馬達損毀。

獵戶座星野  

結論:

雖然是誤打誤撞買了polarie,但實際使用上還滿滿意的,除了前述提到的一些小缺點,他的確完美符合了一台輕便攝星儀該有的條件:輕便(本體+一個雲台+相機+腳架在三公斤以內,而且體積小,可直接收進背包)、精度ok(不使用極軸鏡的狀況下可在中廣視野進行數分鐘的曝光時間,使用後則可以拍攝範圍較大的深空天體),如果大家需要的是一台偶爾上山才想拍拍深空天體,或是平常爬山時想拍銀河或縮時類的相片,這台算cp值十分高的機種。

polarie並沒有快速轉動的功能,他最快的速度就是每小時15度,這方面拍攝縮時是有限制的,但我有一些想法能夠在這樣的限制下實現,製魚成果如何可能要等我考完研究所有機會上山才能試試。

arrow
arrow

    小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